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鐵花窗_散步實記_3

繼上次吃完火雞肉飯後,帶大家走小巷回鐵花窗,

還記得那美麗的風鈴木嗎?...我們就往那前進吧....























看到旁邊的十八角樓(原台南測候所),就代表你站在臺南老城區內的最高點-鷲嶺( 海拔14m~~0.0 )。




























想像一下,當時四周都只有平房,天空一望無際的景象,就能體會 <十八角樓觀星月> 的意涵。
據說在當時登上測候所中心風力塔頂,是可以遠眺高雄的壽山、大岡山!



馬路對面就是太平境教會,台灣最早的兩架管風琴其中之一就在這裡面。






























接下來我們就從風鈴木旁的巷子,順著頭頂上的燈籠走進去,
這條巷子,當時穿梭往來的可是都是大官以及高級藝妓喔!






























繞到測候所後方,就可以看到命運多舛的“鶯料理”,
可惜的是,已看不到完整的日式料亭建築群及庭院了,





















再往前,就到祭祀超多尊神明的天壇了。
















































逛完天壇後,請退回上一張照片裡的位置,在禁止標示的旁邊有一條小巷,





























從這就能走回鐵花窗靠民權路的巷口對面囉!






























這條小巷子裡,仔細一點看,會發現不同時代的痕跡。




來到民權路,別急著回鐵花窗喔,
往左走,去看看府城四大官廟之一的北極殿,
當你站在最外層的三川殿下會發現,遠看似乎不起眼的廟宇,其建築每個細節,在在散發著與其他廟宇不同的宏偉感受。
























這兩條小巷子四周所涵蓋的不只是老城區的地理高點,

也是跨越明、清、日據、民初的歷史。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保姆碎碎念_1

接手鐵花窗日常維護工作以來,

確切認知到當老屋的保姆,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尤其是頂樓的小花園,更是逼著我這老頭把遙遠年代的學生課本都翻了一遍。



當初接手時,我們仔細訪查了一下過往住客的反應,

發覺了不少潛在的小問題-電源開關的安全、夏日一樓悶熱、住客的隱私、老舊傢具產生的霉味、頂樓小花園雜亂...等。

為此三人討論不下N次,

最終為了安全性,只能忍痛放棄一些漂亮但危險的老物件。



更換電箱內的古早電源開關以及增加220V的電表,為了安全,也為了讓一樓有冷氣,夏日住客住的舒服。






























以舊時工法更換鐵花窗的大門,以維護住客的隱私。






























為了保持屋內空氣清新以及整頓頂樓花園,更阿撒力的砸錢(其實心在倘血)請園藝師傅,裡裡外外大肆整理、添購植株。






























也為了讓住客初到時好找(雖然一眼就能確認),加裝鑄鐵門牌。





























初期在大家幾乎輪流進駐的狀況下,一步步調整到目前既能保留老屋氛圍也能兼具安全及美觀舒適的狀態。


希望接下來大家能多多愛護,讓鐵花窗能以自己的樣子繼續為各位提供溫暖舒適的旅行歇腳處。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鐵花窗_散步實記_2

今天,我們走遠一點點......真的只有一點點!

介紹一下路旁庶民小吃,火雞肉飯!!!
































照慣例,計時開始。




















才剛按下計時,鄰長家的狗就衝出來黏在身邊,所以陪牠小玩了一下。




















跟走出來鄰長打完招呼後,重複上次的路線。





























到民權路後,往左直走,先看到的是台南第二家百貨所改建的B.B. ART,有興趣的可以逛逛,建築很美,尤其是中庭( 記憶停在未改建前 >"< )。




















經過上次介紹的再發號肉粽時,巧遇上個月才來住宿以及拍攝觀光局宣傳短片的“合力制作”一群人。(小哥,影片出來記得通知一下嘿)




















到了民權公園路口往右前方看,就可以看到今天的主角-肉伯火雞肉飯。






































實測散步時間:2分18.8秒。




















半店面半攤位的模式,老台南的味道。





















牆上菜單簡單。




















來這當然是坐騎樓馬路邊最有FU囉!測候所美麗的風鈴木就在眼前。




















超快速度,我們點的火雞肉飯、扁魚白菜湯、筍乾就上桌了。




















火雞肉飯大碗,肉大片非肉絲,上面也不是一般會有的醃蘿蔔,而是醬瓜。





















扁魚白菜湯,大大大推!!!簡單說,就是清淡卻滋味十足的清淡版滷白菜!好吃!




















傳統古早味的筍乾。





















來這,雖然在馬路邊,但請慢慢吃,多體會一下台南的慢活!


所以飯後散步的部份,就等兩天消化完後,再補上囉!0.0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鐵花窗_散步實記_1

第一篇介紹,我們先敦親睦鄰一點,

來介紹離鐵花窗最近的百年老店-再發號肉粽,

雖然它已經很有名了!>"< 































當然,

既然是"散步"實記,免不了告知從鐵花窗散步到再發號的實際路程時間,

但是基於多年旅遊經驗,網路上查到的旅遊資料,腳程時間預估都寫得很

短,但實際走去卻會走到發昏。

常常令人懷疑,是用跑百米的速度量的又?

所以,要做就做得徹底,拿出台南人的精神,給他實測散步時間吧!

一切有圖為證,彎逮攬郎金洗在ㄟ啦~


計時開始~




















先從小巷子穿出至民權路。




























往左前方看。




























到囉,老舊招牌,兩個大燈籠,沒裝潢。




















事實發現,

原本以為應該不到一分鐘就能走到的路程,

在一路聊天,而且假裝學人家去旅遊拍照的狀態下,

時間足足比預期多了快一倍。

實測散步時間:114.6秒。




















往內一望,人似乎開始聚集了,因為快中午囉!




















不能免俗的,有一整面牆的名人來店照。




















不多廢話,坐下點餐。




















除了有點不便宜的價錢外,菜單上有一句話,還滿引人好奇的。

竹叉需回收,有意購買,每枝20元~~~0.0




















說實話,150元的粽子,實在嗑不下去,於是點了顆100的,加個魚羹和蚵仔湯。




















拿出IP5比一下大小,粽子有給他大到(150圓的不就......),竹叉也有給他配合到粽子尺寸(用起來就......




















內料有豐富啦,香菇三朵、干貝中偏小顆(照片右方)、大蛋黃(上衣張照片的最頂端)、栗子(被我吃掉了>"<)

醬汁算清,味道不錯,又不會搶過粽子的味道。

粽子本身不乾不柴,因為裡面的豬肉都帶肥的,不敢吃肥肉的,可以試試,沒油膩感,但是想減肥的,請三思!!!




















魚羹部份,不知道是要迎合遊客口味還是上面的醋太威,沒傳統的甜說!




















蚵仔湯,看看就好。




















外地遊客來此,歡迎來吃吃看囉,老店能撐百年,一定有它特殊的地方。

來再發號這,就專攻它的粽子吧!!!




偷偷在此預告,端午節時我們會跟大家介紹,超激限量隱藏版肉粽,那可是連大多數台南人都不知道的喔!!!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散步地圖 1.2

自從在FB發佈散步地圖之後,

大家還是覺得好像不夠完整,想補加一些地點,

所以重新繪製了散步地圖。













































可是,就只有這樣嗎?

當然不!

接下來,將不定期輕鬆報,

以最實際的步行測試和用台南人的刁嘴,

一步步陪大家走完散步地圖。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鐵花窗的曾經



特有的花窗鐵件,是讓人一眼識別的美麗符號,
沾染歲月痕跡的建築外表,悄悄透露著當年的風華。
在時光的流裡,企圖尋找這座建築的前世,
原來這塊位於舊名蕃薯崎的地料,乃是清初名人陳子芳舊宅所在,
爾後,成了紅磚砌牆的麥芽糖工廠,
民國50年代,一位建設公司老闆決定在這裡落地生根,
小小的胡同裡蓋了10間房,由於地勢較高,地基直接往紅磚牆上砌,
他將最前面的一間留給自己, 
從此,鐵花窗陳釀了舊時空的氛圍,
於是,在靜謐的光影中,一切好似靜止一般,
任由時光的記憶紛飛……。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楔子
































一把銅製的鑰匙,開啟了鐵花窗的故事。
2010年9月,文濱買下夢想中的房子,
拿起復舊的指揮棒,為這幢老房子演奏出新的生命,
在這兒,每一件傢俬、老物,都像是儲存記憶的盒子,
每一位期待在老宅裡捕捉舊時代痕跡的朋友,
從來沒有空手而歸,總是能滿載濃情,仔細回味生命中的曾經……

2013年7月,因緣際會,
在老建築耐人尋味的光影時空裡,
攝影師小焦、阿彭、美術設計師小朱,
一起接下了這串銅製鑰匙,幸運地成為新的主人,
未來的日子裡,鐵花窗依舊會是鐵花窗,
不會變的,是那些藏在時光寶盒裡的老故事,
唯一變的,是將有更豐盛的人文個性點綴其中……。

「特別喜歡那些散佚在舊城巷弄中的歷史刻痕,站在鐵花窗的小天台,俯視那不同年代交錯的各式屋頂,彷彿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充滿驚喜。」攝影師小焦。

「鐵花窗裡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些充滿韻味與姿態的燈具,每一次透過鏡頭捕捉屋裡的光影,總是會有誤闖王家衛電影的錯覺。」攝影師阿彭。

「從小就在中西區的街弄中長大,鐵花窗裡瀰漫著老台南特有的氣味,和我的老家有幾分相像,期待每一位來訪的朋友,可以和我一樣撿拾空間裡的記憶。」美術設計師小朱。